行业新闻
News
首 页 -> 行业新闻

mos管的损耗有哪些?具体怎么选型的?

台懋TMC-MOS 2025-10-24 1042

mos管的损耗有哪些?具体怎么选型的?

MOS管的损耗是评估其效率与发热的核心指标,直接影响电路可靠性与能量转换效率。其损耗主要源于导通状态、开关过程、栅极驱动及寄生参数,具体可分为以下5类,每种损耗的产生机制与优化方向各有侧重:

一、导通损耗(ConductionLoss):导通状态下的持续损耗

导通损耗是MOS管处于导通状态时,漏极电流(Id)流经导通电阻(Rds(on))产生的功率损耗,是低频大电流场景的主要损耗来源(如工频整流、大电流电机驱动)。

1.产生机制

MOS管导通时,漏源极间呈现一定电阻(Rds(on)),电流通过时产生电压降(Vds=Id×Rds(on)),损耗功率为:

P_con=Vds×Id=Id²×Rds(on)×D

(D为占空比,反映导通时间占比)

2.关键影响因素

  • 导通电阻(Rds(on)):与栅源电压(Vgs)、结温(Tj)正相关。Vgs越高(需在安全范围内),Rds(on)越小;结温升高(如从25℃到125℃),Rds(on)会增加1.5-2倍(如某NMOS在25℃时Rds(on)=10mΩ,125℃时增至18mΩ)。

  • 漏极电流(Id):损耗与电流平方成正比,大电流场景(如100A)需重点控制。

  • 占空比(D):导通时间越长,损耗越大(如D=0.8的电路比D=0.2的损耗高4倍)。

3.降低方法

  • 选型时优先选择低Rds(on)的MOS管(如SiCMOS管Rds(on)可低至2mΩ,硅基超结MOS管低至5mΩ);

  • 提高驱动电压(如从5V增至12V),使Rds(on)降至最小值;

  • 散热降温,减少结温对Rds(on)的影响(如加散热片使Tj从125℃降至85℃,Rds(on)可降低20%)。

二、开关损耗(SwitchingLoss):开通与关断过程中的瞬时损耗

开关损耗是MOS管在开通(从截止到导通)和关断(从导通到截止)的过渡过程中产生的损耗,是高频场景的主要损耗来源(如快充、高频逆变器,开关频率>50kHz时)。

1.产生机制

开关过程中,漏源电压(Vds)和漏极电流(Id)会同时存在一个短暂的重叠区间(电压未降到0时电流已上升,或电流未降到0时电压已上升),此区间的瞬时功率总和即为开关损耗,分为:

  • 开通损耗(P_on):开通时Vds从母线电压降至0,Id从0升至负载电流,两者重叠产生的损耗;

  • 关断损耗(P_off):关断时Id从负载电流降至0,Vds从0升至母线电压,两者重叠产生的损耗。

简化计算公式:

P_switch=(P_on+P_off)×f(f为开关频率)

2.关键影响因素

  • 开关速度:开通时间(t_on)、关断时间(t_off)越长,电压电流重叠区间越大,损耗越高。开关速度由栅极电荷(Qg)和驱动电流(Ig=Vgs/Rg)决定:Qg越小、Ig越大,开关速度越快(如Qg=10nC的MOS管比Qg=50nC的开关损耗低80%)。

  • 开关频率(f):损耗与频率成正比,高频场景(如1MHz)开关损耗会远高于低频(如10kHz)。

  • 母线电压(Vdc)和负载电流(Id):电压、电流越大,重叠区间的瞬时功率越高(如400V母线比100V母线的开关损耗高4倍)。

3.降低方法

  • 选用低Qg、快开关速度的MOS管(如GaNMOS管Qg仅10-20nC,硅基MOS管通常50-100nC);

  • 优化驱动电路:减小栅极电阻(Rg)以增大驱动电流(如从100Ω减至10Ω,开关时间缩短至1/10),但需避免振荡;

  • 采用软开关技术(如LLC谐振、ZVS/ZCS),使开关过程中Vds或Id先降至0,消除重叠区间(可降低开关损耗70%以上)。

三、栅极损耗(GateLoss):驱动栅极的能量损耗

栅极损耗是驱动电路为MOS管栅极充放电时消耗的功率,由栅极电荷(Qg)和开关频率决定,在高频、多管并联场景中不可忽视(如多相DC-DC、大功率逆变器)。

1.产生机制

MOS管开通时,驱动电路需向栅极注入电荷(Qg)使Vgs从0升至导通电压;关断时,栅极电荷需泄放使Vgs降至0。每次开关的能量损耗为:

E_g=Vgs×Qg(Vgs为驱动电压,Qg为总栅极电荷)

总栅极损耗:P_g=E_g×f=Vgs×Qg×f

2.关键影响因素

  • 栅极电荷(Qg):与MOS管尺寸、结构相关,大功率MOS管Qg通常更大(如100AMOS管Qg=100nC,10AMOS管Qg=20nC)。

  • 驱动电压(Vgs):损耗与Vgs成正比(如15V驱动比10V驱动损耗高50%)。

  • 开关频率(f):高频下损耗显著增加(如1MHz时比100kHz高10倍)。

3.降低方法

  • 选用低Qg的MOS管(如GaNMOS管Qg远低于同规格硅基MOS管);

  • 合理选择驱动电压(满足饱和导通即可,如Vgs(th)=3V时用5-10V驱动,而非15V);

  • 多管并联时,采用对称驱动电路,避免栅极电荷分配不均导致的额外损耗。

四、反向恢复损耗(ReverseRecoveryLoss):体二极管续流时的损耗

MOS管内置体二极管(寄生二极管)在感性负载续流或同步整流场景中会导通,其反向恢复过程会产生损耗,在高频同步整流、电机驱动中需重点关注。

1.产生机制

体二极管导通后,若电流反向(如同步整流中MOS管导通替代二极管),二极管内的载流子需要时间泄放(反向恢复时间trr),此过程中会产生反向恢复电流(Irr),与反向电压(Vr)作用产生损耗:

P_rr=(1/2)×Vr×Irr×trr×f

2.关键影响因素

  • 反向恢复电荷(Qrr):Qrr=Irr×trr,是核心参数,硅基MOS管体二极管Qrr较大(如100nC),SiCMOS管几乎无反向恢复(Qrr≈0)。

  • 开关频率(f):高频下反向恢复次数增加,损耗累积显著。

3.降低方法

  • 选用SiCMOS管(体二极管为肖特基特性,Qrr≈0)或反向恢复性能好的硅基MOS管(如“快速恢复型”MOS管);

  • 同步整流中,提前开通MOS管,避免体二极管导通(用死区控制实现“零续流”)。

五、寄生参数损耗:分布电感与电容的额外损耗

MOS管封装及PCB布局中的寄生电感(如功率回路电感L)和寄生电容(如Coss、Ciss)会在开关过程中产生额外损耗,是高压高频场景的隐性损耗来源。

1.产生机制

  • 寄生电感(L):开关关断时,电感会产生尖峰电压(V_L=L×di/dt),叠加在Vds上,不仅增加开关损耗,还可能导致过压击穿;

  • 寄生电容(Coss):关断时Vds上升会给Coss充电,开通时Coss放电,产生电容损耗:P_c=(1/2)×Coss×Vds²×f。

2.关键影响因素

  • PCB布局:功率回路(D极-电源-负载-S极)走线过长会增加寄生电感(如1cm走线电感约10nH);

  • 封装类型:TO-220等通孔封装寄生电感(约50nH)大于DFN等贴片封装(约10nH)。

3.降低方法

  • 优化PCB布局:缩短功率回路走线,采用大面积铜箔,将母线电容紧贴MOS管安装(减少回路电感至20nH以下);

  • 选用低寄生参数的封装(如DFN、LGA封装),或集成式功率模块(如IPM,寄生电感<5nH)。

总结:不同场景的损耗占比与优化重点

  • 低频大电流(如工频逆变器,f=50Hz):导通损耗占80%以上,优先降低Rds(on);

  • 高频中小功率(如65W快充,f=300kHz):开关损耗占60%+,重点优化开关速度与软开关;

  • 高频高压(如光伏逆变器,f=50kHz,Vdc=1000V):寄生参数损耗与开关损耗为主,需优化布局与选SiC/GaN器件。

通过针对性降低主导损耗,可使MOS管效率提升3%-10%,显著减少发热,延长器件寿命。

器件寿命。

热搜内容

●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明确集成电路原产地认定规则 流片地成判定核心依据

● MOS管在PD快充中的应用解析

● 电池保护板MOS管应用解析及选型

● MOS管电平转换设计要点

● MOS管全场景应用指南:选型、优化与失效预防实战解析

● MOS管的主要参数

● 电动工具背后的 “动力魔法师”—MOS管

● 2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17.1% 创历史新高

● MOS管参数英文名含义

● 电池BMS模块MOS选型技巧大公开:从原理到实战应用

● 中低压MOS管有哪些常见的应用领域?

● 常见MOSFET封装类型及其特点

深圳分公司

13356492302

东莞分公司

13302616047

技术咨询

13302612756

服务时间

9:00-22:00

(周一至周六)